粤韵先锋 “三下乡”:杏坛春雨润童心,红色赋能助振兴 —— 肇庆封开杏花村的青春答
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助力乡村振兴与红色文化传承,广东海洋大学 “粤韵先锋 —— 杏坛春雨点亮山村求知” 实践团于近日奔赴肇庆市封开县杏花村,开展党员访谈、产业调研、红色文化宣讲系列活动,以青春之力书写山村振兴的多元答卷。
对话先锋党员,汲取奋进力量
“共产党员的初心,就是在基层沃土上‘钉’一辈子,为群众办实事、谋幸福。” 在与杏花村党员的深度访谈中,实践团成员翻开了一本本 “鲜活” 的红色故事集。


实践团聚焦当地党员的扎根故事,走访了多位在乡村建设中默默奉献的党员先锋。他们中,有深耕基层数十载、带领村民发展杏花鸡产业的 “致富带头人”;有退休不褪色、坚持为留守儿童辅导功课的 “老党员教师”。在办公室的促膝长谈里,党员们将 “迎难而上、无私奉献” 的精神气节娓娓道来;在质朴的农家院落中,他们用 “把小事做好,把实事做暖” 的行动哲学,为实践团成员上了一堂生动的 “初心课”。

“这些故事让我们明白,红色精神从不是抽象的符号,而是一代代党员在田野间、在灶台旁践行的担当。” 实践团成员在访谈日志中写道,这份 “把为人民服务的种子埋进心里” 的信念,也成为团队后续工作的精神底色。
走访杏花鸡产业,解码致富密码
杏花村的 “致富经”,绕不开当地特色的杏花鸡产业。实践团走进养殖基地、农家鸡舍,实地调研这一产业从 “散养模式” 到 “品牌化发展” 的蜕变之路。

在乡间小道旁,成群的杏花鸡或踱步觅食、或振翅啼鸣,构成了乡村振兴的 “活力图景”。实践团成员与养殖户深入交流,了解到当地通过 “合作社 + 农户” 模式 ,整合养殖技术、拓宽销售渠道,让杏花鸡从 “山村土鸡” 升级为 “致富金禽”。在与产业从业者的对话中,团队还梳理出 “养殖标准化、品牌特色化、销售多元化” 的发展路径,为产业进一步升级提供了青春视角的建议。
“一只鸡带动一村富,这是产业振兴的生动实践。”

实践团成员表示,调研不仅让他们看到了乡村产业的蓬勃生机,更深刻理解了 “因地制宜谋发展” 的振兴智慧。
杏坛春雨润童心,红色文化育新人
为让红色种子在少年心中生根发芽,实践团在杏花村学校开展 “红色文化进校园”系列活动。
在教室的三尺讲台前,实践团成员化身 “红色讲师”,以党员先锋故事、红色精神传承为主题,

用图文并茂的课件、互动问答的形式,为学生们讲述革命历史与身边的党员榜样。课堂上,孩子们挥舞着小国旗,在 “红色知识竞答” 中踊跃发言;

在 “我心中的党员形象” 绘画活动里,他们用稚嫩的笔触勾勒出对 “先锋” 的理解 —— 有的画了在田间教农民养鸡的党员,有的画了给留守儿童讲故事的 “党员爷爷”。
“创造自我,超越自我” 的校训墙下,红色文化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生长。一位学生课后说:“我长大也要像这些党员叔叔阿姨一样,为家乡做事!” 这场 “童心向红” 的宣讲,让红色基因在代际传递中焕发新的活力。
青春赋能振兴,杏坛春雨不止步
此次 “三下乡” 活动,“粤韵先锋” 实践团以 “红色引领 + 产业调研 + 教育帮扶” 的多维行动,在杏花村的土地上留下了青春足迹。从党员访谈中汲取的精神力量,从产业调研中洞察的发展机遇,从校园宣讲中播撒的红色火种,都成为团队助力乡村振兴的 “青春武器”。

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,未来将继续以 “杏坛春雨” 的坚守与热忱,把在杏花村的所学所悟转化为行动,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续写 “赋能山村、点亮求知” 的青春篇章,让粤韵先锋的旗帜在更多乡村沃土上飘扬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枣庄零距离